狗狗驱虫用什么针剂?
目前,用于犬猫的体内外驱虫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内驱药 (1)噻嘧啶(甲砜霉素、硫丙脒) 作用机理:干扰虫体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杀灭蛔虫和钩虫,对蛲虫、绦虫亦有较好效果;治疗犬的蛔虫病和钩虫病有特效,对犬心丝虫也有效。 服用方法:口服,预防用8mg/kg BID x 3 d,治疗用16-24mg/kg TDSx7d。 使用禁忌及注意事项:本品毒性小且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但口服吸收不完全可引起呕吐;在妊娠后期慎用。本品可损害胎儿神经,所以孕妇禁用,哺乳期的狗也不能应用!另外,由于该药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故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避免应用。
(2)吡喹酮 作用机理:抑制寄生虫脂肪代谢 临床用途:广谱抗蠕虫药,可用于犬猫蛔虫、钩虫、鞭虫、绦虫等肠道线虫感染;还可用于治疗曼氏裂头蚴病等吸虫感染。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或灌胃给药,一般采用5~10mg/kg体重、每周一次用药,连用2次即可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也可采用10mg/kg体表面积的药物剂量进行局部驱虫治疗。 但临床上很少给犬猫使用此药物来驱除体内的线虫,主要是因为其毒性比较大,可能会引起猫咪胃肠道反应并出现死亡,因此,目前很少用于犬猫体内驱线虫。
(3)阿苯达唑 作用机理:抑制寄生虫体内葡萄糖苷酶 临床用途:广谱驱虫药,可有效驱杀犬猫的蛔虫、钩虫、鞭虫、蛲虫、虫卵及其幼虫,对绦虫亦有一定杀灭作用。 本品为肠内寄生寄生虫抑制其膜上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阻断肠道对虫体内糖原的吸收,阻碍虫体的能量代谢而使虫体逐渐衰亡的过程;同时还能降低肠壁嗜酸性细胞的数目,从而减轻症状。 用法用量:内服,预防用量10-20mg/kg QD;治疗量为5-10mg/kg BID,连用2周。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头痛、头晕、乏力、疲倦、皮疹、荨麻疹等症状或者体征。 使用禁忌:对本品过敏者;肝功能减退患者;孕妇与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 (4)非班太尔 作用机制:与吡喹酮相似,抑制寄生虫中的微管系统 临床应用:适用于各种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口服,每千克体重10m g,每天一次,连服两天。 使用禁忌:非班太尔不能同其他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联合用药,否则会影响药效。 (5)硝氯酚 作用机理:刺激寄生虫肌肉收缩 临床用途:主要用于驱杀消化道线虫和部分吸虫。 用法用量:口服,10~20 mg/kg.Bid,连用三日。 使用禁忌:对硝氯酚敏感的动物不能服用,以免中毒。 2、外驱药 (1)伊维菌素 功效:驱杀体内外寄生虫,包括疥螨、虱、蛔虫、钩虫、蛲虫、滴虫以及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蚤、蜚蠊虫(大白蚁)等。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犬猫的体外寄生虫感染症,是灭蚤项圈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使用方法:皮下注射,常用剂量:0.02ml/kg体重·次,每周一次。 不良反应:少数动物可能会出现精神沉郁、行动迟钝、食欲下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严重者可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 禁忌事项:妊娠期母狗禁止使用,患有癫痫症的狗禁止注射。 (2)左旋咪唑 作用机理:能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影响寄生虫能量的生成,导致其生长延缓以至死亡。 临床用途:主要应用于驱除疥螨、虱子、蛔虫、鞭虫、蛲虫及其他肠道蠕虫等。 用法用量:0.5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2次,连服2日,对于体外驱虫通常采取外用的方式,将药液喷洒于宠物皮肤表面,注意不要触及眼睛和黏膜。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现象,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等,严重时可能伴有全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