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狗狗的病毒吗?
先回答问题, 狂犬病可以传染给狗,但是不能传染给人. 关于狂犬病毒如何传播及传播途径有很多研究(见参考文献),下面只介绍和本文有关的部分: 人是如何被狂犬病毒感染而得病的呢? 人的皮肤有角质层覆盖而不易感染病原菌;黏膜也有一层保护膜,不易被感染。人得病主要因接触了携带病毒的动物唾液或体液所致,如被病兽咬伤、抓伤粘膜或被舔伤口等。在患狂犬病的猫、狗的唾液中可检测到此病毒[1],但在其尿和粪便中没有检测到。因此,人若被患病犬咬伤,患病的猫抓伤或者舔到黏膜都有可能被感染上此病毒[2,3]。 狂犬病毒能感染多种哺乳类动物并引起疾病,目前已分离出包括犬、猫、鼠、狐狸、狼、蝙蝠等多种哺乳动物的病毒株[4-6]。虽然病毒能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体间传播,但并非所有动物都可成为传染源。目前认为,能传得越远越快的病毒,其宿主范围越大,毒力越强[7]。研究发现,狂犬病病毒在犬属动物中的自然感染率较低,而猫的感染率较高,并且猫比犬更能抵抗狂犬病的侵染,这可能是由于狂犬病毒的受体在猫体内分布较广的缘故[8,9]。
从动物到人 在人患病之前,病毒通常先感染宿主身上的其它动物。当人被患病的犬咬伤时,病毒便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内从而使人发病。因此,犬是狂犬病病毒的首选宿主,而人是狂犬病的最终宿主之一[10,11]。那么,狂犬病毒为何能从动物传到人类身上,而不是只在宿主体内繁殖,又是什么使人生病呢? 一般认为,导致病毒能够从一种宿主跨越物种界限,进入到另一种宿主体内的因素主要有三种:一是病原体本身的特性,二是宿主的生理状态特征,三则是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 [12,13](图1) 图1 病原体入侵的三个途径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第一点即病原体自身的特性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点。以狂犬病毒为例,其在狗体内繁殖时所采用的神经细胞受体与在人脑内繁殖所用的神经细胞受体的序列几乎相同”这种在宿主间高度保守性使得该病毒可以在非正常宿主体内进行复制进而引发传染病[14, 15],这也是为什么狂犬病患者多为犬类主人的原因——他们往往被咬的部位刚好处于神经末梢暴露处且伤口较大(例如手指被狗咬伤,指甲盖掉落)。 一些病原体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这被称为适应性进化"。狂犬病毒就是通过变异而获得了跨种界感染的能力:最初的人类基因(G)被犬基因(M)取代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病毒基因型: G型仅存在于犬群中,M/G型则既可在犬群中,也可在人群中找到它们的踪影[16]某些具有抗性的抗体也会在感染过程中被消除,从而使病毒能够在更广泛的群体中扩散开来[17, 18] (图2) 图2 M/G型狂犬病毒传播过程示意图 还有研究表明,除了遗传变异以外,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导致狂犬病毒的跨种传播[19, 20]。比如曾经在美国流行过的Kobe型狂犬病毒就是一种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导致M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新型病毒[21](下图左)。而这种由气候条件引起的突变是否也会出现在我国尚未可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