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体内还是体外驱虫?

严培培严培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不管是体内驱虫还是体外驱虫,驱虫药都是要吞服或者涂抹在皮肤上的,不可能附着在头发上就不起作用的(除了一些除臭剂可能有些效果,但是和驱虫药作用机理完全不同) 所以无论是体内寄生虫还是体外寄生虫,都是需要及时做驱虫的!

体内驱虫主要是驱肠内寄生虫,例如蛔目、绦虫类寄生虫;而体外驱虫主要杀灭皮表寄生虫,如螨虫、虱子等。 一般来讲,体内驱虫3个月做一次即可,如果环境良好,虫子比较少的话,半年一次也问题不大。但体外驱虫需每周一次,防止螨虫、虱子等寄生虫叮咬和寄生。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根据情况不同,我们可以适当增减次数。比如夏天到来的时候,由于气温升高,虫子活动频繁,建议20天左右就做一次的驱虫;而对于冬冷春旱地区,可以适当延长,不过最长也不要超过一个月。

另外,对于刚刚领养的流浪猫或者从外面捕捉的小野猫,因为不确定其是否感染寄生虫,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体内外驱虫后再行饲养。 有种说法叫做“打虫子”,其实这指的是服用驱肠内虫的药物,常见的阿苯达唑等,主要用于治疗蛔目的寄生虫,对绦虫类寄生虫也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蠕目的寄生虫效果就不理想了。

服用杀螨药物也能够杀死体表螨虫,消除寄生虫导致的痒感,从而间接地起到预防皮肤病的作用。 但是这些都是药物成分,并不是杀虫剂的喷剂或药剂,是无法直接杀死寄生虫的,所以只能杀死体内外的成虫,对于幼虫、蛲虫等是没有效果的,这些幼虫或者蛲虫只能自身抵抗药物杀灭,或者等待虫体成熟后自动脱落被消化液分解,从而丧失再感染能力。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猫咪的身体健康。

1.服药期间,应给予猫咪足够的水源,避免缺水导致药物中毒。特别是服用抗组胺类药物(用于止痒抗炎)时,更要注意多饮水,加快药物代谢,缩短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2.服用杀虫药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服用,效果是最好的。

3. 口服药物时应注意不要让猫咪闻到药物的腥味,以免发生拒食现象。 除药物杀灭寄生虫的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防治体内寄生虫。

例如,在日常饮食中添加含驱虫成分的保健品,通过喂食,让寄生虫无法吸收营养物质,最终导致虫体衰弱,无法繁殖生长。 还可以适量饲喂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刺激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肠道寄生虫的发生概率。

鞠佑霜鞠佑霜优质答主

其实不管是体内还是体外寄生虫,都没有明确的地区区别,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存在,只是各地常见寄生虫的类型可能会有差异而已,所以都要注意定期驱虫。另外,有外出习惯的宠物和没有外出习惯的宠物都有可能感染寄生虫,只要有寄生虫存在,即便宠物不出门,也有可能通过接触而发生传染。而且有些寄生虫不仅包括宠物,对人也是有感染性的,所以带宠物回家后进行定期检查和驱虫非常重要。

体外寄生虫检查一般比较简单,主要靠检查和观察,检查范围包括全身皮肤、耳道等处。常见的体外寄生虫有蜱虫、壁虱、疥螨、耳螨、跳蚤等。体内寄生虫检查相对比较麻烦,需要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甚至拍摄X光片或CT等更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诊。常见的蠕虫类体内寄生虫有蛔虫、钩虫、鞭虫、球虫、绦虫、肝片吸虫等。常见的原虫类体内寄生虫有弓形虫、梨园病等。这些检查都需要医院的支持,建议到专业的宠物医院进行检测和治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