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有几种致命的病?
1.猫传腹(传染性腹膜炎) 症状为,初期精神食欲不佳,消瘦,尿黄,反复发热,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腹腔有大量积液,B超可见肝脏增大,并有大量液体回声增加,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肝功能衰竭或感染其它疾病死亡。
2.寄生虫病(蛔目、绦目、球虫等) 由于宠物主缺乏对寄生虫的了解及养成的不好习惯致使寄生虫有机会侵入体内,造成寄生虫性肠炎和寄生虫性肝炎,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3.口腔肠胃炎 由细菌感染导致的胃肠道炎症,表现为呕吐腹泻,粪便带有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严重者可导致脱水。
4.皮肤病 皮肤作为接触外界的主要器官,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害,而一些真菌感染也会引起各种皮肢病,诸如毛癣菌感染导致的毛立枯病,皮肤真菌导致的瘙痒症等等。
5.耳道发炎 由于耳朵内的结构较为复杂,容易积尘积水,加上耳朵的外廓比较封闭,因此容易患耳道发炎,严重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6.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 尿频且尿量少,排尿困难,尿液呈黄色,严重时尿血。老年猫咪易患此病,需要特别关心。
不少养猫人并不重视给猫咪打疫苗,觉得麻烦,或嫌贵,或觉得不保险,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猫常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有五种: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也称猫麻痹、猫伤风、猫瘟,俗称"猫艾滋",系RNA冠状病毒,本病传播迅速,病死率很高。临床上以高热、肠道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病毒主要经口、鼻感染(亦经胎盘感染),并从粪、尿、鼻汁等大量排出。任何年龄的猫均可发生,但主要侵害幼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冷热交替和严寒季节多发。当患病猫的粪便、呕吐物、鼻分泌物等污染饲料、饮水、笼具、衣物及周围环境,其他猫接触或采食后极易感染,还可通过猫之间的舔毛而感染,其危害及传播速度非常严重。
猫传染性腹膜炎,也称猫腹膜炎、黄色腹膜炎和胸腹水症。系冠状病毒,本病分布广,发病多,病死率也很高。本病仅发生于猫,并经口、鼻感染,该病毒在猫体内有潜伏现象,常伴随其它疫病发生而并发本病,特别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并发猫传染性腹膜炎的几率极高。患病猫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死鱼、死鼠均可传播疾病,饲养不洁及饲养密度大更易发生。
猫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本病主要有两种病毒引起,一种是疱疹病毒,另一种是类 calici 病毒。两种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表现极为相似,临床上亦无法区分,常混合或继发其它细菌发生。临床上以高热、鼻炎、结膜炎、肺炎、咽炎、口腔溃疡为特征,病毒可经口、鼻或眼分泌物传染,幼猫易发。寒冷、潮湿、通风不良及饲养过密均可诱发本病。
猫钩虫病,是猫肠道内常见寄生虫,是由香蕉形线虫等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也是猫常见的寄生虫病,由该线虫寄生于小肠内,以肠黏膜和血液为食。以幼猫感染后表现症状严重,在猫群中感染率较高。该病主要感染途径是经皮肤感染和食入感染;有时子宫内和经胎盘感染也可发生,感染源是带虫猫的卵和幼虫,它们广泛地污染在饲喂用具和周围环境中。尤其是饲养不净、潮湿和饲喂生肉的猫更易造成该病的发生。
猫心丝虫病,该病是由一种丝虫类生物学上的蛔目线虫的幼虫寄生于心脏和大血管(肺动脉和腔静脉)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该虫在猫体内有明显的嗜肺动脉性,临床上以咳嗽、呼吸困难、运动后虚弱、脉搏不齐和昏厥等为特征。心丝虫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蚊子体内的幼虫在叮咬猫吸血时进入猫体内发育,一个血斑中的数百个幼虫均能进入猫的循环系统,幼虫经40~60天在肺小动脉内发育为成虫,数周后引起猫心肺疾病。临床上多见于1~4岁的健康猫,患病后有数周的潜伏期,初期由于蚊子侵袭,皮肤出现红斑及瘙痒等瘙痒症现象,继而出现咳嗽、脉搏不齐和昏厥等心肺损害症状,后期出现心功能障碍和肝脾的实质性病变,最后衰竭死亡。
以上五种疾患可并发或继发发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其病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很高,往往造成对猫咪的致命打击,是猫咪最严重的疾患,重视此五病的发生和治疗以及免疫预防的开展才是保证猫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