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不打疫苗可以吗?
我爸爸是 1946 年出生的,他小时候生活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离朝鲜半岛非常近(大概就一百多公里的样子)。由于地理环境临近且相似,所以生活习惯也是接近的。记得小时候听父母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总是有关于挨饿和吃肉的片段交织在一起。
妈妈那时候在公社当会计,记得她曾经说,她们那一年也没有多少粮食,就吃豆子、榆树皮什么的,有时候弄不到好吃的,就去采一些不认识的野果子吃,味道其实很好,就是不知道什么名字。后来吃粮食稍微好点的时候,他们就捉野鸡、逮獾子,用泥炉子和烧柴火的方法做野味,偶尔打几个野鸡蛋,熬点野菜汤,也算是比较丰富。 我家不远有个小学,学校里有几个苏联红军的孩子和中国人孩子一起学习,这些苏军的孩子穿着跟我们不一样的衣裳,头发卷卷的很漂亮,眼睛大大的,看起来就很聪明的感觉。
那时候没有太多对苏联人的认知,只知道他们的孩子是跟我们在一个教室上课,而且吃的粮票比我们多一些,能买到更丰富的物资。我们有时也会拿自己做的玩具或是零食跟他们换一点糖果、饼干之类的。 直到长大后读到很多文史资料,才慢慢了解那个时代中国与苏联的紧密联系。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影响着我们这代人的成长。
说到防疫,小时候确实没有什么接种疫苗的概念。只记得上小学时,每年开学要注射疫苗,记得第一针是针头很大的百白破(百白破、乙肝等疫苗是1982年正式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的),因为害怕,经常打完针哭一天;初中毕业出去旅游,在北京下火车后突发传染病,怀疑是甲肝,被单独隔离,幸好几天后排除;大学时期到欧洲,因为气候适应问题出现严重流感,住院半个月;工作后去澳洲,又因适应问题感染流感,同样是住院半个月。虽然经历较多,但都很幸运康复了。 再后来,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了解到许多不寻常的事情。比如疫苗中有含汞制剂,发现后全球的疫苗都进行了修订;又比如疫苗接种后有极少数孩子会出现猝死的情况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庆幸人生中遇到这么多疫苗,才得以健康长大。而我的爸爸妈妈,应该也算是幸运的,他们在那个匮乏的年代,很少受到病毒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