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眼睛有什么作用?
有人好奇兔子为什么长着一对特别大的眼睛,这主要是由它的生活习性决定的。 野生的兔目动物生活主要在夜间,白天它们会躲在洞里休息,而到了晚上,它们的视力会变得很好,所以有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有利于它在漆黑的夜晚寻找食物。
家养的兔子虽然不像野外的兔子那样需要很好的夜视能力,但是它的身体器官依然保留了大多数祖先的特征,所以大大的眼睛也是保留下来的一种基因吧!另外由于现在市场上卖的兔子大多是小白兔(国内多养白色兔,国外也有黑兔、花免等),这种兔子自小眼睛就很大,看起来更可爱,这也是人们选择培育的原因,不过无论什么眼睛的兔子都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啦~
那除了大而亮的眼睛之外,兔子身上比较有意思的身体结构还有它的耳朵和尾巴。 兔子的耳朵非常灵活,而且里面充满了血管,就像人类耳朵一样,能够灵敏地感知声音的方向。
另外,兔子的听觉也非常发达,对于危险情况的预判主要靠耳朵里的耳廓以及耳道上皮下的感觉器来感知。 而我们常看到的兔子尾巴其实是由坐骨神经发出的一系列肌肉构成的,当这些肌肉收缩的时候就会产生抖动,这就是你们看到“摇屁股”的动作了。而尾巴之所以这么长,是有作用的!它可以驱赶叮咬的昆虫;在穴居时,还可以帮助移动身体。
对于任何动物来说,眼睛都是用来感受外界环境光照变化,和摄取环境信息的重要器官。而对于兔子来说,眼睛还有着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功能:1、在黑暗环境中定位和寻找食物。2、在逃跑时判断周围环境避免发生碰撞。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兔子是一种草食性且处于食物链下游的动物,为了在野外生存,它们首要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在漆黑且危险的夜晚顺利的摄取足够的食物。其次是避免在天敌来袭之时陷入绝境。这两个问题也决定了兔子的习性:夜行性(有些大型兔子例外,比如家兔和 Flemish Giant),和群居性。所以,处于长期适应以上环境的结果,兔子的眼睛进化成这样的结构。
一、为何眼睛长在脑袋两侧?
首先,眼睛长在脑袋两侧增加了视野的范围,使它们可以在头部不动的情况下,观察到更大范围的区域,这对于长期处于被动防御的位置的兔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把眼睛长在前方的动物,比如灵长类和猫科动物眼睛所能覆盖到的视野理解为立体的圆柱体的话,那兔子的视野就是非常大的立体圆锥体。可以说,除非有意识的去躲避,否则几乎没有可能在不被兔子发觉的情况下靠近一只兔子。这是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对于天敌来袭时预警的反应。
其次,在眼睛从前方移动到两侧的过程中,大脑的一部分也相应的发生了退化,这对于生活空间不大,需要大量繁殖的物种来说是非常好的结果。也就是说,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它们并不需要拥有异常发达的大脑,而是需要异常敏锐的外界信息反馈系统。所以,它们的听觉和视觉都足够尖锐。
二、为什么几乎只能看到光?
在最黑暗的夜里,能够顺利的找到食物,而且避免与其他个体发生碰撞,这也决定了家兔的眼睛需要具备的特征:即使是在极端黑暗的环境下也能够顺利的工作。因此,家兔的眼睛具备了高度感光的特征。在极端黑暗的环境下,家兔的眼睛几乎能够利用上所有能够被利用的光线(这也是为什么家兔的眼睛看起来很反射的原因)。因此,家兔的眼睛只能辨认形状,而无法感知颜色(这也是为什么家兔对于颜色没有记忆,也不认识彩色标志的原因)。在夜间,当眼睛接受到足够多的光线时,它们便可以利用这些光线来判断物体和距离(根据锥体的视角差和立体感)。
对于兔子来说,光线越弱,它们的感觉就越好。而在光线很强的环境下,比如正午的阳光下,它们几乎无法睁开眼睛。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季,家兔要在非常凉爽且极端黑暗和静谧的巢箱或洞穴里度过中午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休息,对于兔子来说是既舒适又惬意的。
三、视力有方向性和距离
因为眼睛无法转动,所以方向是固定的,而要改变方向,只能转动脑袋,所以看到的东西也有方向的。看的到上方的东西,而不太能看到正下方的东西。同时,因为眼睛无法对焦(这也是为什么眼睛看起来无神且模糊的原因),所以对于固定距离的物体,才能清晰的看到。距离太近或太远的物体是无法看清楚的。实际上,家兔的这种视力是适合在相对空间不大的草原或者土洞里生活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既不会因为有天敌在脑袋正上方而面临危险,同时也不会因为有天敌在远处而过度紧张。实际上,它们能够看清的距离大约是20-50厘米左右。超出这个距离,它们就开始感觉有些紧张了(这就是为什么,当有危险来临时,家兔会在空地或草原上一路飞奔,而绝对不会拐弯或是转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