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耳朵里捉的?
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自外部的空气振动,这些振动通过耳廓汇集于鼓膜,然后传递到内耳。 内耳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中有一种结构叫做前庭器官(位于内耳门附近),它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而产生的血压和体液浓度变化,并由此产生平衡觉和肌肉知觉(用于维持身体在垂直平面上的平衡)。同时,它还有保持耳蜗(听觉器官的重要部分)内外气压平衡的作用。 但前庭器官不能单独工作,它需要与另一个结构配合,才能感知外界的声音。这个结构就是耳蜗。
耳蜗是一个螺旋状的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基底膜;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及其纤维;皮质神经元及其纤维。这些结构和大脑中的听觉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外面进来的声波首先经过耳廓收集并传到鼓膜上面。它们引起鼓膜及紧贴着的三角肌收缩,从而使声音传导至前庭器官,这里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螺旋神经节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入脑干、小脑和中脑的听觉相关结构。
随后,这些结构将信号传递给听觉皮层,在这里对声音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形成我们对声音的反应。 然而,一旦前庭器官受到损害(如急性中耳炎或内耳积水等),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但无法判断声音的来源。这时,人们往往感觉声音好像从四面八方而来,又好像被包围在上面,称为“感应性听力丧失”。如果病变发生在儿童身上,可以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