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为什么贵?
因为它是《龙猫》,不是《神隐少女》。 很多不了解宫崎骏的人,看到《龙猫》电影上映都会疑惑,这到底是一部动漫还是真人电影,因为它没有动漫那种特效,也没有真人电影中人物那样的面部神态和夸张的表演。但看过之后,便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部“动画电影”,那些看起来像真人的画面其实都来自于动画镜头。
这是宫崎骏的拿手好戏,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艺术成就之一。在1988年的《红猪》中,就有这样的片段: 这时出现了一头真正的飞猪,不过这头飞猪其实是架着摄影机的真人演员扮成的。而在《龙猫》中,这种“假真实”的手法更加令人难以区分真假。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自然环境,宫崎骏带着制作组走遍日本寻山问水,终于在北海道遇到了让他们犹如“发现新大陆”般的灵感和素材——野生原木。这些原木因为未经人工加工,所以呈现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自然姿态。而正是这样的灵感让宫崎骏找到了破解谜题的钥匙,终于实现了他的创作目标——“像机械一样精确,但又充满了灵动与生机”。 所以我们看到《龙猫》中出现了大量类似于木炭素描的绘画风格,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看上去都很“笨重”且比例失真: 但是当妹妹小梅蹲下来伸手摸龙猫的时候,龙的“肢体语言”又变得非常真实而且灵动: 当姐姐小月抱着孩子站在火车过道中往窗外看去时,孩子的衣角和小月的披肩因为“写实”而显得过于沉重,仿佛真的有着实实在在的重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但一旦她们进入童话世界,一切就又回到了“轻盈”的状态: 小月骑着自行车载着小梅,风轻轻地吹起她们的发梢;小梅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清澈见底的河流中自己的倒影显得格外清晰……这些细节都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了由“假真实”组成的梦幻场景之中,忘记了这是在看电影还是在阅读小说。
除了场景和人物形态外,宫崎骏还采用了“现实+想象”的叙事结构。在这部电影中,姐妹俩的梦境以全彩色鲜艳明亮的画面呈现出来,而现实情节则多为黑白色调,同时在画面中穿插进行。这使得整部电影既有了宫崎骏动漫独有的想象力,又不失现实的逻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宫崎骏在本片中也巧妙地加入了自己成年子女的身影(如上面那个骑自行车的画面)。从《龙猫》开始,到后来的《幽灵公主》、《千寻的温泉》,直至最近的《你好,李焕英》,我们能看到他在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同时,对于人“真情实感”的表达也越来越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