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月能打点滴吗?

桓妍云桓妍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专家:孩子可偶尔打点滴 但不宜超过3次

打点滴实际上就是输液。几个月大的孩子能靠打点滴存活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照辉解释,几个月大的孩子当然可以存活,而且,打点滴实际上就是输液,“一般说的输液包括两种,一种是静脉输液,就是打静脉点滴;另一类是皮静脉输液,其实就是吃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这两种孩子都可以存活。”他告诉记者,虽然6个月到1岁之前的孩子在急症情况下可以偶尔打点滴,但总体上不宜超过三次。多次打点滴会对孩子的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打点滴为何往手上打针而不是往腿上打?肖照辉告诉记者,静脉输液一般选择血管较粗的胳膊静脉,因为这样输速快、血流速度快,对患儿来讲疼痛感轻,这也是临床上大多数学院选择输液的位置。

家长:孩子生病只能听医生的

孩子几个月大能活,肖照辉说得没错,孩子的生命力本来就超强。尽管皮静脉输液对孩子的伤害远远不如静脉输液,但怎么说也是打针,很多家长还是不忍心看孩子这么小就打针输液。可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们又真的无处可去,只能听医生的。毕竟当家长比医生更容易体会到孩子的难受之处。

记者:你给孩子打过针吗?

家长A:没有。

家长B:没有。

家长C:我小时候打过两次。

记者:你给孩子也打过吗?

家长D:我基本上不打。我只给我的小孩吃药。

家长E:我们一般不打。医生除非必须,否则一般不打,去大的医院也很少护士给小孩打针。

家长F:除非医生检查出来孩子内脏哪儿有问题必须打才会有医生给打。

专家:规范治疗并非“家长医学”

家长们的态度确实很难让医生满意,肖照辉告诉记者,对于孩子应该如何治疗,家长有一定的参与权,但绝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他说:“家长不应该有太多的参与权,医生有医生的规范治疗,如果宝宝有病当然应该由医生来治疗,家长只是配合。如果每个家长都有权力,那还了得!医生岂不是要失业了?”

肖照辉说,很多家长都有这么一种“家长医学”的观念,“在孩子生病时,他们往往喜欢采用自己了解的、认为对的方法,不听医生的,觉得医生都是骗钱的。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治疗方案、用药都是由家长来决定,医生的作用只是简单地执行。这非常不好。即使一些药物说明书上注明儿童用药未经医务人员指导,家长不得擅自应用,但一些家长依然自作主张买来给孩子吃。如果药出了问题,恐怕家长追究医生的医疗责任。”

记者:你说这种家长“医学”的观念,为什么还会有呢?

肖照辉:主要是一些家长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误听误信、人云亦云,或是出于无知;还有得些病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太好,有些小孩又是独生子女,全家都宝贝着呢,一旦孩子有病,当然希望用最好的药,花最少的钱,获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再者就是一些家长嫌医生啰唆,不信任医生等原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