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鸟需要捻舌才会说话吗?
八哥是我国非常传统的笼养鸟之一,其外形美观,加上独特的发音特点,在鸟谱中占有一席之地。八哥善学人语,古人从它善学人语的特点中得到启发,培养了“神似”的仿生木翅,那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火箭———“七珠鸡”。
八哥的主要繁殖省份是广西,陕西,云南,河南等,八哥大多数是吃昆虫及谷物,有时也吃少量水果。八哥体长约30厘米,翼展约12厘米,体重55克。全身的羽毛为黑色,在它的翼尖、尾、颏和顶冠中央有着黄色的冠羽,头顶的黄色冠羽成球状。八哥的喙直而短,约1.5厘米,厚呈灰黑色。它的舌肉质,黄棕色,侧面有三角形的齿。它的两只脚细小,腿部有褐黑色的斑。它的眼睛呈朱红色,很有精神。喉部皮肤黄色,其下方生有一喉囊,可贮藏空气,帮助呼吸,当它需要鸣叫时,喉囊就收缩,空气经喉囊下面的舌孔就会发出声音。
小时候的八哥,羽色浅,体型微微隆起,很像麻雀,嘴为黄色,与脑门同一颜色。八哥从2岁起就开始学话,它的学话期很长,可达4年之久,也就是说8岁的八哥才能“说话”,一般学话期在3—4年的较多,学话期长,声调足,模仿本领高,学会的句调多,能唱会叫,这样的八哥就是最好的。
传统的观念认为,要训练八哥学人说话,必须先给八哥进行“捻舌”手术,即把八哥的舌头弄破,使它流出血渍,以破坏它的舌黏膜,使其不能自由地发声鸣叫,这样才能使之学人说话,但其效果也很好,进行了“捻舌”的八哥,学人语学得特别好。
从现代的动物保护观点来分析,“捻舌”不是一种合适的训练方法。因为,舌头被弄破的八哥,会影响营养的消化与吸收,对体弱多病的八哥更是雪上加霜,而且,还可能造成伤口感染,使八哥病死。实践证明,不“捻舌”的八哥一样会学人语,效果也挺好,不少鸟只是稍微学了一些,就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