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猫训练成猎犬?
这个训练的出发点可能有点问题,猫咪是猎食者,并不是猎犬,而且现在家养的宠物猫已经远离了野生的生存环境,更不用谈什么捕猎的技能了。 而且猫咪有个毛病,越是熟悉的人越喜欢捉弄,如果它是你的玩伴或者宠物,你应该很了解它这种恶作剧的性格,如果它不喜欢你,或者认为你是主人,那么这种性格就会收敛一些;相反,如果它觉得你跟它没有利害关系,而且是熟悉的人的话,那么它就会尽情的发挥这种性格,比如挠你一下,咬你一口,扑你一下等等。
所以你要是想培养它捕猎的能力(不说让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猎犬),就必须建立在你和宠物猫之间牢固的信任感基础上。 首先,你必须让猫明白,你手上有它可以吃的食物,只要你拿着好吃的向它靠近,并给它吃,它慢慢就会接近你并且对你产生信赖感; 其次,在它习惯了你手上的美食之后,你就可以拿一个像点心盒一样的容器,倒上一点猫粮,然后把盒子放在离它近一点的地方,用手轻轻的抚摸它,慢慢的它就会明白,只要它安静下来,你就可以给它好吃的,于是它就会渐渐变得安静起来,并开始吃你手中的食物。
通过这种方法,你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它也会逐渐的不再畏惧你,甚至会在你的面前耍宝卖萌,跟你讨要喜欢的零食。一旦它把你当成了最亲密的人,你就会更容易将它训练成你想让它成为的样子——毕竟亲近是你跟它互相付出而换来的,所以只要你付出爱的同时,加上点训练的技巧,相信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猫属于肉食目feliformia,犬属于犬型目caniformia,二者在2400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它们基因组间的差异,比与老鼠的差异小不了多少(25%),和我们的差异也只有几倍。
而性状的差别,其实不是基因种属间差异造成的,而是基因组对性状的表观调控。而表观调控有极高的遗传稳定性,其稳定性不逊于DNA基因序列,比基因调控网络还要稳定。这种性状水平的遗传,可以理解为形态学和解剖学上的种属特异性,是跨物种、远距离进化中性状的稳定性来源,类似于生物学中的分子钟。
把猫训练成猎犬,需要从分子层面改变上万条DNA序列和表观遗传修饰,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能。
然而,犬目和猫目仍然存在共性,主要体现为头骨、鼻口和颊臼的发育模式,因此猫和犬的外形有较大相似度。头骨的相似性也提示猫和犬的脑部有相似性。因此,猫的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类似犬目犬科的动物行为。
综上所述,猫被训练成类似猎犬,只存在理论可能性。但猎犬不仅指犬目犬形科的动物,并且猎犬没有绝对统一的概念。因此,只要符合猎犬的狭隘定义,从幼崽训练猫,是可能的。
猎犬通常指追踪奔跑型猎物的犬。而猫也是典型的追踪猎物型捕食者。二者最本质的差别为群聚性。因此,把猫训练成猎犬,最需改变的是猫的攻击性。在不考虑伦理和动物保护,从初生猫崽着手,基本步骤包括:
1。 断奶后喂食生肉,适应后饲喂活饵(老鼠、仓鼠),熟练捕捉后饲喂大型活饵(兔子、山鸡),培养猫的狩猎技能,并使其成为本能;
2。 为猫制作项圈,项圈上悬吊一铃铛(或者其它发声器),并悬挂一根皮带(皮带可附绳索,用卷扬机操控),并培养猫适应铃铛响声、皮带和绳索牵引。在此期间同时进行基础服从训练,训练猫适应被皮带牵引行进,适应铃铛响声,和猎犬一样在皮带牵引下追踪目标气味;
3。 同时开展“接飞盘”等游戏,培养猫的衔取习惯,在第二步完成后,尝试以活饵替换飞盘。此后继续强化衔取习惯,使之成为条件反射,培养成可靠技能。这一阶段可逐步训练猫放下衔取物(主要是猎物);
4。 调教猫在皮带牵引下追逐大型活饵或者由训导员携带的模拟追撵物。如果皮带牵引影响追捕,可改用项圈和绳索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