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养狗狗都需要检查什么东西?
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很多准妈妈会变得更加感性,对于宠物的喜爱也会升级,“猫奴”“狗奴”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准妈妈们表示即使家里已经养了宠物,也丝毫不影响自己爱它们的想法;但是也有很多准爸妈在养宠物之前会纠结、怀疑,甚至担心孕期养宠物对胎宝宝会有不良影响…… 其实,早在2013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就发布了科学文献,表明哺乳动物可能是寄生虫的贮主,并且能存活于肠道中,但并不排除寄生虫感染的可能[1]。 随后,在2016年,《英国医学期刊》发表了一篇关于孕妇饲养猫和鼠与婴儿死亡风险关系的论文,研究者分析了73945例拥有完整数据的女性妊娠情况,研究发现,在孕期饲养猫或老鼠的准妈们,其所生的孩子出现严重出生缺陷的概率要高于不饲养宠物的孕妇所生婴儿[2]。不过,研究者同时也指出,因为无法判断是猫或老鼠直接导致了婴幼儿死亡,所以不能确定它们是造成死亡的病因。 在2018年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也显示,孕妇在孕期过度接触家养小动物,例如猫、狗等,可能会增加胎儿异常的风险,而降低接触频率可能减少不良妊娠的结局[3]。 但同时上述研究中也将“接触”定义为“经常抚摸,给它们喂食,或让它们靠近有危险物品(如有毒药品)的区域”,也就是说这些研究的结论并不是表明孕妇不可以养宠物,而是提醒孕妇在养宠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跟宠物的接触,特别是孕期的孕妈妈本身就会因为激素水平变化变得比平时更“母爱爆棚”,更容易跟自己的“毛孩子”产生亲密互动。 那么为什么宠物有可能成为寄生虫的贮主呢?这是因为宠物可能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而人类则是它们最终的目地。举例来说,蛔目的寄生虫可以在动物的胃肠道中繁殖,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当粪便被误食入体内后,蛔目寄生虫可以再次进入消化道并诱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发生;另外绦目的寄生虫也可以经口进入人体并在胃肠道内发育成较大的绦虫,此时患者可以出现较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及全身乏力、失眠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进行驱虫治疗,寄生虫还可以继续发育成大幼虫,钻破肠壁进入人体血液,到处游走,如果游走到脑神经部位则会引发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若不能及时诊治,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以,为了母婴安全,建议患有胃肠炎、肠道功能紊乱以及寄生虫感染的患者暂时不要饲养宠物哦!